1920年上海发生了什么 1920年的上海时间
1、1920年7月14日,中国爆发直皖战争。吴佩孚奔擒段祺瑞未果。皖系段祺瑞战败。直皖战争,发生于1920年7月14日,是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和以吴佩孚、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为争夺北京 *** 统治权在京津地区进行的战争。
当时曹锟为地方军区负责人,段祺瑞为民国 *** “边防督办”,从法律上来说,直皖战争是一场地方军人抗拒中央 *** 的军事政变。战争结果直系和奉系军阀合作击败皖系军阀,共同取得 *** ,段祺瑞下台。
2、1920年11月20日,上海机器工会成立。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领导的之一个工会组织。1920年11月20日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领导组织在上海成立。成立时会员370人,主要来自造船厂、电灯厂、厚生铁厂和恒丰纱厂等工厂的工人。11月21日召开成立大会,李中任主席。孙中山、陈独秀、欧阳桂生、倪文富等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说。
该会的宗旨是:团结全体工人、争取改善工人地位、提高人工生活;反对同乡、帮口观念,培养工人的阶级意识,提倡丁人的团结互助;排除资本家和政客的影响。陈独秀、杨明斋被邀请为名誉会员,陈独秀还被选为经募处主任。
出版通俗刊物——《机器工人》。该会对推动上海工人运动的健康发展起了重要作用、1925年5月成为上海总工会下属成员。
3、1923年1月23日晚8时,最早的无线广播电台创办。 美国新闻记者奥斯邦创办的无线电广播电台(通称奥斯邦电台)正式播音,此为上海也是中国境内最早正式播音的无线广播电台。至同年4月停止播音。至解放时,上海先后有各种广播电台234家。
上海南京路导游词欢迎词精简版
上海南京路导游词欢迎词精简版5篇
朋友们,南京路步行街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境内,西起 *** 中路,东至中山东一路外滩,全长1033米,路幅宽18—28米,总用地约3万平方米,建成于1999年9月20日。我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上海南京路导游词欢迎词精简版,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 在上海和嘉兴南湖召开哪两次重要会议
*** 在上海和嘉兴南湖召开的是中国 *** 之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 *** 之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鉴于当时党员人数少、地方组织尚不健全,决定暂不成立中央委员会,先建立三人组成的中央局,并选举陈独秀任书记,张国焘为组织主任,李达为宣传主任。党的之一个中央机关由此产生。
出席中国 *** 之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各地代表共13人,他们是:上海小组的李达、李汉俊,武汉小组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小组的 *** 、何叔衡,济南小组的王尽美、邓恩铭,北京小组的张国焘、刘仁静,广州小组的陈公博,旅日小组 的周佛海。
参加会议的还有武汉小组的包惠僧(他是在广州与陈独秀商谈工作期间,受陈个人委派参加会议的)。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当时,对党的创立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李大钊、陈独秀因各在北京和广州,工作脱不开身,而没有出席大会。共产国际派马林(荷兰人)和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克尔斯基(俄国人)出席了会议。
而后,又因有法国搜查人员介入,逮捕。会议被迫终止,转至嘉兴南湖一艘船(红船)上进行,最终圆满落幕。
导游传说典故:错综复杂的移民城市——上海
上海是一座以移民为主的城市,不但有国内各地的移民,而且聚居着各国的侨民。早在1608年,意大利传教士郭居静曾居沪两年,其影响仅限于宗教。上海被 *** 战争打开大门后,闯入了一批最早的殖民者:军人、官员、商人和传教士。后来陆续来到的不但有冒险家、走私贩,供殖民音使役的印,日、越巡捕及服务于各列强的间谍特务;而且有流离祖国的难民,以专长来沪谋生的普通侨民;志在民族独立的爱国志士、援助中国革命共产国际革命家、支持中国进步事业的各国人事。他们形成了上海错综复杂的侨民杜合。作为殖民者最早到上海的是英国陆军参谋巴富尔,他参加打开中国大门的 *** 战争后,于1843年被指派为英国首任驻上海领事。他带着一些商人和传教士共二十五人,来开辟租界,成了上海最早的外侨群体。一年以后,出现了十一家洋行。接踵而来的是美国人和法国人,先后强辟了美租界和法租界。随后德国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意大利人、荷兰人等相继而来,到1854年洋行已有120多家,250多名外国人。
日本人到上海,在明治维新前是一批开拓视野、学艺和经商的平民,如学国画的安田老山,经营陶器的田代屋;一艘名为"千岁丸"的日本船在上海与长崎间经常来往,明治维新后,日本人带着扩张倾向与华通商,在沪人数增加到六七百人。甲午战争前,上海的日本人近千名。《马关条约》后,随着日本资本大举入侵中国,在沪日本人数量日增,沪西、沪东大办棉纺厂,虹口日商店林立。1920年在上海的日本人达万余,超过在沪人数最多的英国人,从官吏,大小老板、自由职业者到间谍、浪人、 *** 和罪犯,无奇不有,成分上海最庞杂的侨民群体。抗战后,日本军队连同侨民都陆续被遣返。
俄国作为列强之一,其势力范围主要在东北。十月革命后仍有忠于沙皇的白俄从海参崴逃离苏俄,其中部分人流寓上海。每年有千余人抵沪,三十年代初期已达二万余人,主要聚居在法租界霞飞路一带。其中少数人开办面包房、俄式餐馆、时装和美容店,大部分以卖报、推销商品、开电梯、驾车、当警卫等谋生。精于殖民之道的英国人挑选其中青壮年组成万国商团中的白俄雇佣队和充实公共租界巡捕房。
本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开始,上海成为了一座国际性城市,容纳了四十多个国家5万余侨民,最多时达15万(1942年)。
上海历史上有几大事件?
上海地区,吴淞江以南于公元751年(唐天宝十载)析嘉兴东境、海盐北境、昆山南境之地置华亭县。1277年(元至元十四年)升华亭县为华亭府,第二年改为松江府。至清代松江府辖有华亭、娄、上海、青浦、金山、奉贤、南汇7县和川沙抚民厅。吴淞江以北于1218年1月7日(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初九日)设嘉定县,后又析出宝山县。长江口的沙洲于907年左右(五代初)置崇明镇,1277年升为崇明州,1369年(明洪武二年)改为崇明县。上海市区原是吴淞江下游的一个渔村,至唐宋逐渐成为繁荣的港口。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建上海镇,镇因黄浦江西的上海浦得名。1291年(至元二十八年)经元朝廷批准,1292年正式分设上海县,辖华亭县东北、黄浦江东西两岸的高昌、长人、北亭、海隅、新江等5乡,为松江府属县。新近发掘的松江广富林将上海历史极大推前。 1927年设立上海特别市,1930年5月改称上海市。 “申”、“沪”由来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大约在六千年前,现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陆,东部地区成陆也有两千年之久。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曾经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上海别称为“申”。公元四、五世纪时的晋朝,松江(现名苏州河)和滨海一带的居民多以捕鱼为生,他们创造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叫“扈”,又因为当时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故上海又称申城。 建城 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上海地区属华亭县(现今的松江区),范围北到今天的虹口一带,南到海边,东到下沙。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因松江上游不断淤浅,海岸线东移,大船出入不便,外来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条支流“上海浦”(其位置在今外滩以东至十六铺附近的黄浦江中)上,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在上海浦西岸设置市镇,定名为上海镇。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元朝中央 *** 把上海镇从华亭县划出,批准上海设立上海县,标志着上海建城之始。 近代 16世纪(明代中叶),上海已成为全国棉纺织手工业中心。公元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清 *** 在上海设立海关。19世纪中叶,上海已成为商贾云集的繁华港口。 *** 战争以后,上海被殖民主义者辟为“通商”口岸。1949年5月27日,上海获得解放,开始新生。 变革 上海的解放,揭开了上海发展新的历史篇章。 *** *** 的领导下,上海人民经过50多年的艰苦奋斗,使上海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1978年以来,上海不断扩大开放,深化改革,逐步走出了一条特大型城市发展新路,成为我国更大的经济中心之一,并正向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和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推进改革开放、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