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经济什么意思啊(泡沫经济试是什么意思?)

liehuo 61 0

泡沫经济什么意思啊

我是经济白吃
泡沫经济指实际上经济很繁华但却是脱离实际的

怎么可能会造成这样呢???

  [编辑本段]泡沫经济概述
  泡沫经济: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金融证券、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泡沫破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
  泡沫经济可分为三个阶段,既泡沫的形成阶段、泡沫的膨胀阶段、泡沫的溃灭阶段。
  泡沫(Bubble)一词可追溯至1720年发生在英国的“南海泡沫公司事件”,当时南海公司在英国 *** 的的授权下垄断了对西班牙的贸易权,对外鼓吹其利润的高速增长,从而引发了对南海股票的空前热潮,由于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持,经过一段时间其股价迅速下跌,犹如泡沫那样迅速膨胀又迅速破灭。其他早期的泡沫现象还有荷兰的“郁金香事件”,法国的“约翰.劳事件”。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以及金融市场自由化、国际化,使得泡沫经济的发生更为频繁,波及范围更加广泛,危害程度更加严重,处理对策更加复杂。泡沫经济的根源在于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偏离,即虚拟资本超过现实资本所产生的虚拟价值部分。
  虚拟资本(FictitiousCapital)是以有价证券(包括股票、债券、不动产抵押单)等形式存在的,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流量的的资本;
  现实资本(ActualCapital)就是以生产要素形式和商品形式存在的实物形态的资本。
  在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运动中不会出现泡沫,因为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运动都是以实物形态流量为媒介,并进行和其相对应的流向相反、流量基本相等的货币形态流量。因此人们认为泡沫经济产生于虚拟资本的运动,这也是泡沫经济总是起源于金融领域的根源。此外,作为不动产的土地,其特殊的价格构成使土地资产成为了一种具有虚拟资本属性的资产,同时金融业与房地产业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使得每次经济泡沫的产生都必然伴随着地产泡沫的产生。
  泡沫经济主要是指虚拟资本过度增长而言的。所谓虚拟资本,是指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并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如企业股票或国家发行的债券等。虚拟资本有相当大的经济泡沫,虚拟资本的过度增长和相关交易持续膨胀,与实际资本脱离越来越远,形成泡沫经济。
  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正常情况下,资金的运动应当反映实体资本和实业部门的运动状况。只要金融存在,金融投机就必然存在。但如果金融投机交易过度膨胀,同实体资本和实业部门的成长脱离越来越远,便会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形成泡沫经济。
  [编辑本段]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的关系
  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既有区别,又有一定联系。经济泡沫是市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所谓经济泡沫是指经济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非实体经济因素,如金融证券、债券、地价和金融投机交易等,只要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中,对活跃市场经济有利。只有当经济泡沫过多,过度膨胀,严重脱离实体资本和实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会演变成虚假繁荣的泡沫经济。可见,泡沫经济是个贬义词,而经济泡沫则是个中性范畴。所以,不能把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简单地划等号,既要承认经济泡沫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又要防止经济泡沫过度膨胀演变成泡沫经济。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经济泡沫之所以会长期存在,是有它的客观原因的,主要是由其作用的二重性所决定的。一方面,经济泡沫的存在有利于资本集中,促进竞争,活跃市场,繁荣经济。另一方面,也应清醒地看到,经济泡沫中的不实因素和投机因素,又存在着消极成分。
  [编辑本段]泡沫经济形成的两个重要原因
  之一、宏观环境宽松,有炒作的资金来源
  泡沫经济都是发生在国家对银根放得比较松,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的阶段,社会经济表面上逞现一片繁荣,给泡沫经济提供了炒作的资金来源。商品经济具有周期性增长特点,每当经过一轮经济萧条之后, *** 为启动经济增长,常降低利息,放松银根, *** 投资和消费需求。一些手中获有资金的企业和个人首先想到的是把这些资金投到有保值增值潜力的资源上,这就是泡沫经济成长的社会基础。
  日本从1955-1985年,完成了经济起飞,进入了发达国家行列,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手中有了钱的日本企业和居民信奉“土地神话“,日本是一个岛国,山地多,平原少。土地成为日本的稀缺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和城市占地不断增加,同时,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等对土地投资的增加,地价特别是城市房地产价格具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然而,日本人将这种趋势绝对化了,认为地价只会上升,不会下降,以至把房地产投资作为一种资产保值和增值的方式。他们开始制造土地泡沫,从80年代后半期开始,日本地价飞涨,投机者以升值了的土地作抵押,可以从银行取得更多的贷款,然后再去寻求新的投机机会,于是有越来越多的资金追逐有限的土地,造成房地产价格的进一步上升。日本的银行业是“土地神话”的忠实信奉者。80年代后半期,由于金融自由化、利率自由化的发展,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加剧,银行的筹资成本趋于上升。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把房地产作为寻求高回报率的途径,对房地产业的融资大幅度增加。若以1985年3月为基期,到1991年3月,银行业的贷款量增加了60.6%,而同期对房地产贷款的增加量却高达150.6%。银行对房地产业的贷款余额由1985年3月17.1万亿日元增加到1991年3月的42.8万亿日元,同期的房地产贷款在银行全部贷款余额中的比重由7.2%上升到11.3%。进入90年代,“土地神话”同泡沫经济一起破灭,以土地为抵押的贷款项目便成了难以消化的不良债权。
  第二、社会对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缺乏约束机制
  从历次泡沫经济的发展过程看,到目前为止,社会对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缺乏一个有效的约束机制。对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进行约束,关键是对促进经济泡沫成长的各种投机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但到目前为止,社会还缺乏这种监控的手段。这种投机活动发生在投机当事人之间,是两两交易活动,没有一个中介机构能去监控它。作为投机过程中的最关键的一步——货款支付活动,更没有一个监控机制。虽然货款支付活动一般要通过银行进行,但银行只是收付中介,根据客户指令付款,对付款的内容无力约束,加上银行的分散性,起不了监控投机活动作用。 *** 是外在的,不可能置身于企业之间的交易活动之中。而且, *** 还常常容易被投机交易所形成的经济繁荣假象一时迷惑,觉察不到背后隐藏的投机活动,一直到问题积累到相当程度才得到发现。
  日本土地泡沫发生后,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日本全国范围内都出现了城市土地再开发热潮,土地价格随之猛涨,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六大城市经济圈的商业用地价格指数1985年比1980年上升了53.6%,1990年则更比1980年上升了525.9%。这期间,日本全国平均土地价格也上涨了1倍以上。日本约有一半的人拥有土地,约20%的人拥有土地继承权。因而,随着土地价格的上升,大多数日本人感到自己的财产在这几年内增值了1-2倍。这一时期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不到6%,而金融资产价格、不动产价格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虚假上涨,使经济逞现出虚假繁荣景象。1991年10月22日,日本经济企划厅的官员还在内阁例会上津津乐道日本经济处于景气状态之中,几天之后经济形势就急转直下,企业破产事件大量增加。

  来自百度百科

泡沫经济试是什么意思?

《辞海》(1999年版)中有一个较为准确的解释。该书写道:“泡沫经济: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金融证券、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泡沫破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泡沫经济主要是指虚拟资本过度增长而言的。所谓虚拟资本,是指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并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如企业股票或国家发行的债券等。虚拟资本有相当大的经济泡沫,虚拟资本的过度增长和相关交易持续膨胀,与实际资本脱离越来越远,形成泡沫经济,最终股票价格暴跌,导致泡沫破灭,造成社会经济震荡。
  (2)地价飞涨,也是泡沫经济的一种表现。如果地价飞涨,脱离土地实际价值越来越远,便会形成泡沫经济,一旦泡沫破灭,地价暴跌,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危害。
  (3)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正常情况下,资金的运动应当反映实体资本和实业部门的运动状况。只要金融存在,金融投机就必然存在。但如果金融投机交易过度膨胀,同实体资本和实业部门的成长脱离越来越远,便会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形成泡沫经济。
  (4)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既有区别,又有一定联系。经济泡沫是市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所谓经济泡沫是指经济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非实体经济因素,如金融证券、债券、地价和金融投机交易等,只要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中,对活跃市场经济有利。只有当经济泡沫过多,过度膨胀,严重脱离实体资本和实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会演变成虚假繁荣的泡沫经济。可见,泡沫经济是个贬义词,而经济泡沫则是个中性范畴。所以,不能把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简单地划等号,既要承认经济泡沫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又要防止经济泡沫过度膨胀演变成泡沫经济。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美国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陷入生产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原因,顺便解释一下泡沫经济的含义

请高手赐教!
原因:在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一样,经济虽有起伏,但由于采用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用财政支出和货币扩张来缓解衰退,经济的起伏要比战前平稳得多: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4.6%,生产率年平均增长3.2%;就业情况大为改善(其中,50年代的平均失业率为4.5%,60年代为4.7%);消费物价指数的年平均上涨率仅为2.5%。以致于有人将这一时期称之为美国经济的“黄金时代”。

20世纪60年代,美国第36届总统约翰逊提出了建设“伟大社会”(great society)的内政纲领,其核心是保障民权,向贫困宣战。它向美国人民许诺了宏伟的目标——即通过社会变革,可以消灭贫困,实现种族平等。它扩大了 *** ,尤其是联邦 *** 对社会福利所承担的责任,其福利范围和对象比原先更广泛,主要表现在有关就业、医疗、教育、生活和住房、城市发展等一系列法律的颁布、机制的设置和政策的实施上。[2]

当时美国经济周期正处于景气扩张阶段,联邦的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然而州和地方 *** 却面临着技术和财源的不足,于是约翰逊决定通过授权计划的方式将联邦资源输送到州和地方 *** 。由于美国人民对肯尼迪总统英年早逝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同情心,美国 *** 和国会达成了罕见的高度一致,一系列相关法案被迅速通过。在约翰逊时期,美国共制订和实施了近500项计划,用于增加社会福利开支。

然而,就是在这种繁荣景象的美国的国力却在悄悄地衰落。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效率的恶化:生产率由上升转为下降。与此同时,工资福利水平却在不断提高,以致于1968年单位劳动成本上升4%,1969~1970年上升6%,1970年后工资上升幅度超过了劳动生产率增长。同时,因越南战争升级和“伟大社会”建设导致社会开支猛增,使得 *** 的财政赤字于1968年曾创记录地达到252亿美元,而到1971年6月底美国的财政年度结束时,仍高达232亿美元。1969~1970年经济危机以后,美国 *** 于1970年采取了扩张性的宏观政策以 *** 经济回升。1971年经济虽已复苏,但是失业率仍然高达6%,通货膨胀率也达到了4.5%。

由于美国国内经济状况不断恶化,美元的地位也开始动摇。二战结束时,美国曾是最富有的国家,拥有占当时世界总量80%以上的黄金储备,因而能够确立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的固定汇率制度。在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安排下,美元成为一种“硬通货”在全世界流通。但是到了60年代,随着美国产品竞争力的下降和德、日等国的重新崛起,美国贸易顺差不断减少。到1971年5月贸易顺差消失,出现了自1893年以来的之一次贸易逆差,以后赤字不断扩大。美国的黄金储备也不断下降。大量流入欧洲的美元开始贬值,成为不受欢迎的货币。美国 *** 再也无力支持美元/黄金的固定汇率。

在这种情况下,尼克松 *** 一度采取了“双刃剑”政策:一方面,由联邦储备委员会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以此来 *** 经济、减少失业。另一方面,尼克松总统于1971年8月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宣布了他的“新经济政策”之一阶段:实行为期3个月的工资物价管制和停止用黄金兑付美元。这个被称之为“尼克松冲击”的举动使得一向生活在自由市场经济中的美国国民深感震惊;同时也使战后初期建立的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倾刻瓦解,使西方经济失去了稳定的国际经济环境。

1971年10月,尼克松再次向全国发表讲话,开始了“新经济政策”的第二阶段。这一次,反对的意见开始强烈起来。而且人们很快就发现,为实施工资、价格管制而成立的工资委员会和物价委员会实际上根本不起作用。因担心工会可能从监督机构中撤出代表,工资委员会一再作出让步:先是宣布认可延期未加的工资增长,并确定每年工资增加的标准线为5.5%,后又同意煤矿工人增加工资15%。物价委员会也起不了什么作用。一开始,它就批准了两家钢铁公司生产的白铁皮提价。在不到3周的时间,全国1500家更大的公司中有1/3提出了提价申请,而被批准与被否决的比例竟达20:1。结果,1972年物价在管制的条件下仍然上涨3.2%,失业率也保持在5%的水平上。

1973年春,尼克松因食品价格猛涨和“水门事件”的困扰,于6月间不顾一切地再次实施价格冻结。结果是灾难性的:市场上见不到牛肉的踪影,食品货架上空空如也。美国人之一次在和平时期遇到了短缺。此次冻结实施仅一个月便开始解冻。这时,美国 *** 转而采取财政金融双紧政策来控制物价。虽然如此,1973年第三季度至1974年第三季度,粮食、石油、鱼粉等必需品价格还是猛涨。时逢石油危机,于是石油价格从3美元一桶上升为12美元一桶,整整涨了4倍,1974年4月30日工资物价管制到期自动取消,加上美元贬值等因素,物价扶摇直上,达到了1974年全年上涨12%的历史更高记录。

到1974年8月福特就任美国总统时,“滞胀”的局面已经形成。福特总统上台初期宣布通货膨胀为美国的头号大敌。在当时,福特及其经济员都没有预料到失业率会在9个月内上升到9%,并成为1975年的特大新闻。1974~1975年的经济衰退使福特 *** 改变了初衷。在国会的压力下,美联储于1975年初开始放松银根。直到福特卸任为止,美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一直时紧时松,疲于应付,而经济却一直呈现出高失业、高通胀的“双高”特征。

为了降低失业率,卡特 *** 在1977年执政后开始实行 *** 经济增长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1977~1979年3年间m1的增长创战后更高记录。这导致1979年第四季度通货膨胀率上升至12.7%。1976年第四季度到1979年第四季度,在黄金价格和石油价格都迅猛上升的同时,美元不断贬值;生产率由提高3.1%转为下降2.1%。gnp增长率从4.9%降为1.0%,失业率却一直在6~8%之间居高不下。这样,公众对民主党 *** 及美联储的宏观经济政策失去信心。这导致了共和党 *** 的上台,将宏观经济政策重新制定以及对社会福利政策和 *** 管制政策进行“逆向改革”。

不仅是美国,整个西方世界均于70年代初开始陷入了“滞胀”的泥潭。西方七个主要发达国家的gnp平均年增长率为2.4%,失业率为5.3%,消费物价指数年增长率为9.4%。而在此之前的1968~1972年,该七国的平均增长率为4.3%,平均失业率为3.2%,物价平均上涨率为4.8%。

其实、简单的说是凯恩斯主义与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矛盾、你可以参照岳麓版教科书高中历史必修二

泡沫经济: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金融证券、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泡沫破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

你如何理解人们的贪婪与经济泡沫之间的关系?

泡沫经济概述 泡沫经济: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金融证券、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泡沫破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 泡沫经济可分为三个阶段,既泡沫的形成阶段、泡沫的膨胀阶段、泡沫的溃灭阶段。 泡沫(Bubble)一词可追溯至1720年发生在英国的“南海泡沫公司事件”,当时南海公司在英国 *** 的的授权下垄断了对西班牙的贸易权,对外鼓吹其利润的高速增长,从而引发了对南海股票的空前热潮,由于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持,经过一段时间其股价迅速下跌,犹如泡沫那样迅速膨胀又迅速破灭。其他早期的泡沫现象还有荷兰的“郁金香事件”,法国的“约翰.劳事件”。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以及金融市场自由化、国际化,使得泡沫经济的发生更为频繁,波及范围更加广泛,危害程度更加严重,处理对策更加复杂。泡沫经济的根源在于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偏离,即虚拟资本超过现实资本所产生的虚拟价值部分。 虚拟资本(Fictitious Capital)是以有价证券(包括股票、债券、不动产抵押单)等形式存在的,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流量的的资本; 现实资本(Actual Capital)就是以生产要素形式和商品形式存在的实物形态的资本。 在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运动中不会出现泡沫,因为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运动都是以实物形态流量为媒介,并进行和其相对应的流向相反、流量基本相等的货币形态流量。因此人们认为泡沫经济产生于虚拟资本的运动,这也是泡沫经济总是起源于金融领域的根源。此外,作为不动产的土地,其特殊的价格构成使土地资产成为了一种具有虚拟资本属性的资产,同时金融业与房地产业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使得每次经济泡沫的产生都必然伴随着地产泡沫的产生。 泡沫经济主要是指虚拟资本过度增长而言的。所谓虚拟资本,是指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并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如企业股票或国家发行的债券等。虚拟资本有相当大的经济泡沫,虚拟资本的过度增长和相关交易持续膨胀,与实际资本脱离越来越远,形成泡沫经济。 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正常情况下,资金的运动应当反映实体资本和实业部门的运动状况。只要金融存在,金融投机就必然存在。但如果金融投机交易过度膨胀,同实体资本和实业部门的成长脱离越来越远,便会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形成泡沫经济。 [编辑本段]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的关系 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既有区别,又有一定联系。经济泡沫是市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所谓经济泡沫是指经济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非实体经济因素,如金融证券、债券、地价和金融投机交易等,只要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中,对活跃市场经济有利。只有当经济泡沫过多,过度膨胀,严重脱离实体资本和实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会演变成虚假繁荣的泡沫经济。可见,泡沫经济是个贬义词,而经济泡沫则是个中性范畴。所以,不能把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简单地划等号,既要承认经济泡沫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又要防止经济泡沫过度膨胀演变成泡沫经济。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经济泡沫之所以会长期存在,是有它的客观原因的,主要是由其作用的二重性所决定的。一方面,经济泡沫的存在有利于资本集中,促进竞争,活跃市场,繁荣经济。另一方面,也应清醒地看到,经济泡沫中的不实因素和投机因素,又存在着消极成分。 [编辑本段]泡沫经济形成的两个重要原因 之一、宏观环境宽松,有炒作的资金来源 泡沫经济都是发生在国家对银根放得比较松,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的阶段,社会经济表面上逞现一片繁荣,给泡沫经济提供了炒作的资金来源。商品经济具有周期性增长特点,每当经过一轮经济萧条之后, *** 为启动经济增长,常降低利息,放松银根, *** 投资和消费需求。一些手中获有资金的企业和个人首先想到的是把这些资金投到有保值增值潜力的资源上,这就是泡沫经济成长的社会基础。 日本从1955-1985年,完成了经济起飞,进入了发达国家行列,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手中有了钱的日本企业和居民信奉“土地神话“,日本是一个岛国,山地多,平原少。土地成为日本的稀缺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和城市占地不断增加,同时,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等对土地投资的增加,地价特别是城市房地产价格具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然而,日本人将这种趋势绝对化了,认为地价只会上升,不会下降,以至把房地产投资作为一种资产保值和增值的方式。他们开始制造土地泡沫,从80年代后半期开始,日本地价飞涨,投机者以升值了的土地作抵押,可以从银行取得更多的贷款,然后再去寻求新的投机机会,于是有越来越多的资金追逐有限的土地,造成房地产价格的进一步上升。日本的银行业是“土地神话”的忠实信奉者。80年代后半期,由于金融自由化、利率自由化的发展,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加剧,银行的筹资成本趋于上升。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把房地产作为寻求高回报率的途径,对房地产业的融资大幅度增加。若以1985年3月为基期,到1991年3月,银行业的贷款量增加了60.6%,而同期对房地产贷款的增加量却高达150.6%。银行对房地产业的贷款余额由1985年3月 17.1万亿日元增加到1991年3月的42.8万亿日元,同期的房地产贷款在银行全部贷款余额中的比重由7.2%上升到11.3%。进入90年代,“土地神话”同泡沫经济一起破灭,以土地为抵押的贷款项目便成了难以消化的不良债权。 第二、社会对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缺乏约束机制 从历次泡沫经济的发展过程看,到目前为止,社会对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缺乏一个有效的约束机制。对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进行约束,关键是对促进经济泡沫成长的各种投机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但到目前为止,社会还缺乏这种监控的手段。这种投机活动发生在投机当事人之间,是两 两交易活动,没有一个中介机构能去监控它。作为投机过程中的最关键的一步——货款支付活动,更没有一个监控机制。虽然货款支付活动一般要通过银行进行,但银行只是收付中介,根据客户指令付款,对付款的内容无力约束,加上银行的分散性,起不了监控投机活动作用。 *** 是外在的

举例说明“泡沫经济”是怎么回事。简单解释吧

  沫经济的表现是某个行业的价格高估,在人为的分配环境里,某产品的价格高得离谱,可是它为什么能够让价格高得离谱呢?这里既有货币的问题,也有人性的问题。从货币来讲,货币是一般化的要求权。一般化的要求权打破了货币和产品的对应关系,使甲产品对应的货币可以投入到乙产品。比如种田的人把卖粮食得来的货币用来买房子,而做房子的人只需要用一点钱就足够用来买粮食。做房子的人不要担心你不买房子,因为他可以用房子抵押给银行借来钱,种田的人就不一样了,如果他卖不掉粮食,他就买不起农药、化肥、种子,从而没有办法种田。房子是可以一年一年地存在,粮食时间长了会变质,这些因素决定了农民即使价格便宜,也必须把粮食卖掉。就人性而言,人们好象意志不是很坚定,当一些专家、业内人士在看好某类商品的价格时,只要投机商炒作一番,价格就真的能够升上去。
  再一个例子就是日本
  日本从1955-1985年,完成了经济起飞,进入了发达国家行列,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手中有了钱的日本企业和居民信奉“土地神话“,日本是一个岛国,山地多,平原少。土地成为日本的稀缺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和城市占地不断增加,同时,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等对土地投资的增加,地价特别是城市房地产价格具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然而,日本人将这种趋势绝对化了,认为地价只会上升,不会下降,以至把房地产投资作为一种资产保值和增值的方式。他们开始制造土地泡沫,从80年代后半期开始,日本地价飞涨,投机者以升值了的土地作抵押,可以从银行取得更多的贷款,然后再去寻求新的投机机会,于是有越来越多的资金追逐有限的土地,造成房地产价格的进一步上升。日本的银行业是“土地神话”的忠实信奉者。80年代后半期,由于金融自由化、利率自由化的发展,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加剧,银行的筹资成本趋于上升。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把房地产作为寻求高回报率的途径,对房地产业的融资大幅度增加。若以1985年3月为基期,到1991年3月,银行业的贷款量增加了60.6%,而同期对房地产贷款的增加量却高达150.6%。银行对房地产业的贷款余额由1985年3月 17.1万亿日元增加到1991年3月的42.8万亿日元,同期的房地产贷款在银行全部贷款余额中的比重由7.2%上升到11.3%。进入90年代,“土地神话”同泡沫经济一起破灭,以土地为抵押的贷款项目便成了难以消化的不良债权。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