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也会死亡吗?黑洞会不会死亡?如果会死亡将被什么天体吸收?

liehuo 26 0

黑洞也会死亡吗?

黑洞也会死亡吗?死亡过程是怎样的?
黑洞并非一直静止不动。量子效应表明,黑洞严格地说并不黑,而是借着热辐射一直在发着幽暗的光。一个质量跟太阳一样大的黑洞,其温度低得可怜,才只有绝对温度的零上100亿之1度,而超级黑洞的温度更低。只要宇宙的背景温度高于它们的温度,黑洞就会通过吸热而非常缓慢地持续增大。当黑洞与其他物体或其他黑洞相撞时,仍然会出现一些活动,随着黑洞自旋的消耗,黑洞的旋转会逐渐慢下来。但是,当空间的温度降到黑洞的温度以下时,便会出现最为激烈的变化。

比其周围环境热的黑洞会损失热量,因而也就损失了能量。能量的损失将会使黑洞收缩。而黑洞收缩又会使温度稍微增高,使能量辐射加速。于是,黑洞便开始向遏制不住的蒸发过程。在极长的时间里,黑洞的收缩速度一直向上攀升,最后,大约经过10e108年之后,那些起初比很多星系加在一起还重的黑洞将会缩得一干二净,无影无踪。

现在,人们都还不知道黑洞会如何死亡,但黑洞似乎有可能缩得极小,变得很热,于是开始创造物质。但黑洞这一阶段只能存活几十亿年。最后,黑洞很可能爆炸,变成一些伽马射线,一点往昔存在的残迹都不留。

黑洞会不会死亡?如果会死亡将被什么天体吸收?

黑洞会因为霍金辐射而死亡。
霍金辐射:如果一对正负粒子在黑洞的视界外形成,就有像“推荐答案”这样的四种情况可能出现:
一、湮灭;
二、一起落入黑洞;
三、正粒子落入黑洞而反粒子逃脱出来;
四、反粒子落入黑洞而正粒子逃脱出来。
前二种情况不会对黑洞有任何影响,因为它们都被黑洞吸进去了。注意:这些粒子都是在黑洞的视界外形成的,因为如果在黑洞视界内形成的话(其实根本没办法在黑洞视界内形成),无论如何都会掉进黑洞。后二种情况,无论是正粒子逃逸还是反粒子逃逸,都会带上一点黑洞的能量,黑洞的能量因此一点点被带走,于是黑洞渐渐被“蒸发”了。
黑洞被“蒸发”之后,不会留下一点痕迹,就好像这个黑洞没有出现过一样。这是因为黑洞是由负能量而非物质组成的,能量耗尽,黑洞也就死亡了。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星系级黑洞是恒星演化到晚期死亡以后的产物。()

星系级黑洞是恒星演化到晚期死亡以后的产物。()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是什么导致年轻的星系“突然死亡”,真的是黑洞吗

一般来讲,星系和人类一样,都会慢慢衰老,当星系耗尽了气体和尘埃时,就意味着衰老和死亡。

比如银河系就有136亿岁。

但一些星系却会“早期夭折”,还没有达到演化预测的死亡年纪,就开始迅速衰老或者突然死亡。天文学家仍未完全了解星系提前衰老或突然死亡的原因。

恒星死亡后会变成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其实还有一种黑暗天体

我们常说的恒星其实通常指的是恒星的主序星阶段,也就是它们处于内部核聚变的时期,当这一阶段结束之后,不同质量的恒星将演化成白矮星,中子星或者黑洞,不过还有一种星体,那就是黑矮星了。

恒星身上都会发光发热,但是它们的质量差别却很大,而且不同质量的恒星各自的特性也不同,相当于太阳质量的8-50%的恒星为红矮星,这是恒星中质量最小的一类,发出的光和热都不强,表面温度在2000~3500摄氏度之间,相当于太阳50-80%质量的恒星为橙矮星,这一级别的恒星比红矮星强一些,但是还达不到太阳的强度。

这两类恒星内部的核聚变过程非常的缓慢,特别是红矮星,其内部核聚变时间可以长达几千或上万亿年,而且这两种恒星内部核聚变结束之后,整个星体光和热渐渐耗尽后会渐渐熄灭,不会发生什么变化,所以这样的星球到最后会成为一颗黑矮星,这种天体非常黑暗,它不发光也不发热,就像个默默无闻的黑球一样。

不过,由于红矮星和橙矮星的寿命都非常长,最短的也会在200亿年以上,而且星体冷却的时间也需要几十上百亿年,因此天文学家们认为宇宙中至今都不会出现一颗黑矮星。

我们的太阳是一颗黄矮星,这类恒星的质量通常在太阳的80-150%之间,比太阳更大的恒星是蓝矮星,比如夜空中最亮的恒星天狼星就属于一颗蓝矮星,这两类恒星在内部的核聚变反应结束的时候,中间部分会形成一颗白矮星,如果这颗白矮星有近距离伴星的话,那么它会不断的吸收伴星上的气态物质,当其质量增加到太阳的1.44倍的时候,那就会发生一场La型超新星爆发,这是一种可以释放巨大能量的爆炸,爆炸过后,整个星体都将灰飞烟灭,不会再形成什么新的星体。

大于太阳质量的8倍,小于太阳质量30倍的恒星,在主序星阶段结束之后,会发生超新星爆发现象,之后其核心会形成一颗中子星,如果中子星有伴星存在的话,那么中子星也会像白矮星那样不断的吸收伴星的物质,当其质量达到太阳三倍左右质量的时候,中子星将会坍缩成黑洞。

大于太阳质量30倍的恒星,在主序星阶段结束之后,也会发生超新星爆发现象,其内部核心也会成为一颗黑洞,如果有伴星在其附近,那么它也会不断的吸收伴星上的物质,并且在周围形成明亮的吸积盘,但最终它也不会发生爆炸,吸收再多的物质,它也将是一个黑洞。

不过即便有一些较大质量的恒星形成了白矮星和中子星,如果他们一直不吸收物质的话,等到其星体的能量余热渐渐消尽,它们最终也会成为黑矮星,其实就连黑洞也会挥发(霍金辐射),如果有足够长的时间的话,黑洞也会消散而重新成为可见星体,那么再接着演化下去,它们也会成为黑矮星,所以我们或可以说黑矮星才是恒星的最终结果。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